本報7月9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易勁軍)鼠標輕輕一點,湘陰縣鶴龍湖鎮興隆村吳正良家水稻施肥的“配方”,就在20公裡外的長康鎮湖南利澳肥業有限公司的電腦上打印出來了,機器隨即“按方抓藥”,給吳正良配出所需的肥料。7月8日上午,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與省農業廳的領導、專家,在公司觀摩其智能終端配肥過程後,連聲叫好。
  據瞭解,湘陰自2006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建立了測土配方數據庫和糧、油、棉等主要農作物施肥模式。過去“肥多水勤、不用問人”的傳統施肥觀念逐漸得到改變,取而代之的是“缺什麼補什麼”、“吃飽不浪費”的施肥方式。但全縣水稻一個模式的“大配方”,仍然比較粗放。為了讓農戶能方便、快捷使用配方施肥技術,縣裡推行農企合作、科企合作,在岳陽市率先開展智能終端配方施肥。由縣農業部門提供測土數據,以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為技術支撐,湖南利澳肥業有限公司根據農作物品種和地力情況作出小區域模塊配方,把測土配方施肥精準到每一丘田,讓水稻吃上更精細的“營養套餐”。
  截至目前,湘陰已建成12個智能終端配方施肥“百畝示範片”。近一年的實驗、檢測顯示,“示範片”每畝水稻可增產30公斤,提高肥料利用率6%左右,每畝節省肥料成本40至50元。  (原標題:湘陰水稻“吃”上“營養套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ndtstpc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